Put email in its place

mailbox

说明:上一期Mac技巧推荐的多看App已经在iTunes App Store下架(可能是因为收费方式的问题),已经下载了的别删,还没有下载的再等等,应该很快会有结果。

昨天一把锤子横扫天下,各种媒体沸沸扬扬,不少读者反馈让说说老罗的锤子手机,我觉得今天大家已经说的够多了,我就不用再说了,大家6月份看真机吧。对于老罗,这是一个以自己的方式做事的人,做事的人就值得我们尊敬。

今天终于见了MailBox的真容,我最初申请使用的时候前面还有60多万人在排队,这是我在为买票看病排过无数次队之后,第一次见到使用App还要排队的情况。更没有天理的是在我还没排上的时候,MailBox已经被云存储服务商DropBox收购了(这下俩Box叠一块了),据说交易金额在五千万到一亿美元。一个产品在还没有完全推给客户的时候已经被收购了,这是神马情况?

MailBox号称下一代邮件客户端(基于GMail)。它会把你的邮件数据从GMail抓取到自己的服务器上,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技术上要求难度较大,但是大大增加了邮件处理的灵活度和相应速度。对于隐私问题,Mailbox专门强调了邮件是被加密传送,没有任何人能够查看和编辑用户的隐私信息(在这种问题上,我们坚信老外是厚道滴)。

这款软件的突出特点是:

  1. 支持推送Gmail邮件功能,当年黑莓就是靠这一招打遍天下无敌手的。
  2. 邮件不是邮件,而是事件。
  3. 精微的手势操作,可以归档、延后处理、删除、加标签等等。
  4. 响应极其迅速,UI设计精良,在上百万App都跳入红海竞争的今天,我们依然能说MailBox很酷。

写到这就不得不提Sparrow了,Sparrow曾经是款优秀的Gmail客户端,但是被曾经不作恶的Google收购之后就停止更新了,现在MailBox能甩Sparrow好几条街。Google越来越像Oracle和IBM了,收购了一家软件就是为了毁掉它,也不知道Google这俩熊孩子到底在干什么?

Google在年龄上比Amazon和Apple年轻的多,今年,人们开始说Apple缺乏创新,而Amazon继续以花掉自己能赚来的每一分钱的方式来探索极限。令我意外的是,最年轻的Google反而悄然无声的老了,比微软还要老。——摘自霍矩的《Google的社会化梦想和Reader》

最近写Mac技巧,都是手触键盘才知道写什么,你们说这是肿么回事?我看Mac君是江郎才尽了……

今日Mac技巧:

1、推荐两个Mac App

以前为大家介绍过用键盘操作Dock和menu bar的菜单(control+F2/F2),今天发现了一款软件,叫做MenuMate,可以在任何情况通过option+z呼出当前应用的菜单,操作起来很方便,键盘控可以考虑下,已经上架App Store(18元)。

推荐一个生成icon的app,叫做AppIcon,拖进去一张1024*1024的原图,可以生成一套各个尺寸图标,适合iOS App开发,已经上架App Store(6元)。

2、推荐几个我订阅的podcast:

  • TEDTalks 科技:众多世界上最顶尖的发明家和研究人员都曾通过TED大会、TEDx活动以及其他合作项目来分享他们的样品、创举和愿景。

  •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: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Podcast is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.

  • 音乐类:听说很动听、谁的声音触动你的心房

  • 晓说:高晓松清谈脱口秀节目

  • Tiny4Voice:来自tinyfool的微言怂听

其实准备了一些可以写成系列的主题,一直不舍的用,实在没得写了再上吧,您说呢?

观察和思考

think

昨天谈了行万里路的个人看法,有些读者反馈说,这里谈到的行万里路就是旅游或远足么?旅行算是游历的一部分,但远远不是全部。

长时间在一种同构的环境中,会产生各种倦怠,这甚至是很多人跳槽的理由(当然更多的原因是钱没给足(^o^))。在一个地方待久了,同样会麻木不仁。你不再感知身边的世界,对发生的变化熟视无睹,不再观察和思考,好奇心也没了,你以为你了解了所有,其实所有的你都没了解。等到有人问到或用到这些知识,你才会大吃一惊,发现自己对大多数子以为非常熟悉的人、事、物了解的如此之少。如果有人问你为何如此慵懒,你会告诉他好奇害死猫,这样挺好。

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,很多一辈子住在同一个地方的人竟然无法给外乡人指路。因为他们一直像机器人一样茫然的反复行走在同一条路线上。想想这是件多恐怖的事情。

行万里路,可以是走遍世界,也可以从身边做起,好好的观察你身边的人、事、物,观察自己,独立思考,听别人说,也说给别人听。有时候想想,人活一世,无非就是和人对话,和事对话,和物对话,最后形成自己的思考。

有人说,人生最好的旅行,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,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。
还有人说,旅行就是从一个自己待烦了的地方,跑到一个别人待烦了的地方。
也许,心有多远,路就有多长吧。

今日Mac技巧:

1、推荐几个iOS App

多看:iOS平台上优秀的阅读类App,用户体验堪比Kindle App,书源丰富,价格便宜量也足。

拇指博客:传统的博客阅读,有助于了解世界。

读知乎:如果你不打算发言,那么这个App适合你。

Feedly:在Google Reader死亡之后,Feedly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2、推出针对小道君创建的Startup News网站的Alfred workflow——SNSearch,主要功能是检索Startup News网站的最新推荐文章。

使用方式:通过option+space呼出Alfred,输入sn all,查看Startup News最近推荐的文章列表,输入“sn 查询关键字”,可以按照标题内容进行检索,关键字大小写模糊匹配。

选中文章后回车可以直接用浏览器打开原生网址,按住command键回车可以查看Startup News的相关评论。

如果你是创业者,技术人,产品经理,VC…你可能需要这个小工具。

点击{原文}可以到Github上阅读SNSearch的简要说明和源代码。

云服务,谁说了算?

cloud

很多人让我推荐微信公共平台,今天小道君做了一个推荐列表,我权当借花献佛。http://hutu.me/wechat ,目前推荐的微信包括:小道消息(嗯…),贝塔咖啡、Mac技巧、道哥的黑板报、乌云漏洞报告平台、丁香医生、青龙老贼、防泄密。这次小道君为了表示自己学过计算机,从0开始排序,我不幸沦为二哥……

以上是我昨天发的一条微博(@池建强),没关注的可以关注下。

昨天想吐槽的是三大运营商与微信的博弈,焦点就是所谓的OTT业务。先解释下什么是OTT,OTT的缩写是Over The Top,词汇来源于篮球中的过顶传球,意思就是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,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。

我真不知道这些运营商怎么好意思和互联网服务商谈OTT,如果不是国家垄断的因素,提供这么烂的电信和网络服务,不知道被替换多少回了。移动时打电话断线、随时随地可能连不上网络、基础设施和服务差,还有那个移动公司专有的TD-SCDMA,让成千上万的用户手持3/4G的手机用着2G的网络。坐拥数亿用户不思进取做了一堆没人用的服务,看到微信发展起来了,拉下脸来要求分一杯羹,有这么表Face的吗?

云服务,谁说了算?看运营商和微信的博弈,似乎是用户的自然选择说了算。不过这个想法很快遭到了致命打击。

今天上午要进城为客户介绍产品,挤上人贴人的地铁依然不能阻止我掏出手机来看微博,尼玛,Google Reader宣布2013年7月1号关闭!

Google Reader可以说是RSS阅读器市场的老大,无数开发者基于GR做了优秀的阅读类产品,很多人都是GR的重度用户,虽然现在社交媒体满天飞,RSS似乎老态龙钟,但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用GR阅读那些坚持传统博客创作者的文章,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都会被砍掉,不知道Google这俩怂孩子从乔布斯那学着啥了,人家老乔当年精简产品都是把没人用的砍掉,没听说砍掉如此规模用户群的服务。对此我们只能咬紧牙关暗挑大拇指说,你丫牛。

很多用Mac的朋友问我如何同步Google的日历到Mac上,我看还是歇了吧,我从三年前就把Google上能迁移的服务都迁过来了,就留了个Gmail和GR,然后GR就没了……

您说,云服务,谁说了算?您还好意思让我用盘内盘外就一个浏览器的Chrome OS……

今天推送的Mac技巧:

最近尝试在录制视频时在屏幕上显示键盘快捷键的操作,ScreenFlow固然可以实现这个功能,不过99刀的价格让人感觉得不偿失。搜索之下找到了keycastr,简单设置了一下发现可以实现我需要的功能,项目托管在github上,网址:https://github.com/sdeken/keycastr ,可以直接下载dmg包。

还有一种方案是使用OS X原生的键盘显示,打开语言与文本偏好设置-输入源,选中左边栏的第一项:键盘与字符显示程序。关闭偏好设置,这时点击顶部menu bar的语言,会多出两项功能,点击键盘显示程序,就会在屏幕上出现一个模拟键盘。

这个方案的缺点是没法区分快捷键和普通字符输入,而且显示速度太快,不够醒目。

如果有同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,请告诉我一下,谢谢。

幻觉

最近几天微信写得索然无味,每次写完后群发居然要两个多小时,就好比你准备以一个角度、姿势俱佳的跳水动作入水,跳下去后发现下面不仅没水,而且是个无底洞,相当杯具。

今天有人在微博上反馈,看完了Mac技巧 的所有历史文章,然后取消了关注。非Mac技巧的内容占比要大过Mac技巧,而那些无关内容也没啥可看性。有些平凡百姓一旦某天突然多了很多关注,成了个小小名人后,就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或许对他的个人生活和想法抱有兴趣,从而产生一种向大众推送自己的义务感。

我觉得有不同声音很好,但是有两点提醒一下:
1、取消关注千万别看完所有微信,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。
2、个人玩微信公众平台的都是想自己写点东西的,有人看看更好,没责任也没义务,如果你觉得有义务,那是幻觉。

所以我的回复是:耐心真好,看完了才取消关注。

今天推送的Mac技巧:

1、如果你想通过Safari的默认查询引擎查询某个应用软件里的文字,选中文字,然后shift+command+l,即可跳转到Safari的搜索页面,非常方便。
大部分应用都支持这个快捷键。
2、如何旋转Mac的屏幕呢?不需要第三方软件。打开系统选项设置,已经打开了的,退出重新打开。按住option+command键盘,点击显示器,在原来的亮度选项下方会出现一个旋转的选项,这时候你就可以旋转你的屏幕了。
哎,这位同学,你这样拿很容易把Mac摔烂的!
3、推荐一款Mac阅读App,叫做Caffeinated,图标是杯咖啡。这是一个集成了Google Reader的阅读器,以前我以为Reeder是最好的,后来我发现我错了。这款阅读器不仅有大量快捷键和良好的UI设计,还有通知、检索、自定义主题、记忆等功能。重度GR用户可以尝试,收费软件。

就写这么多吧,现在是9点20,希望你们能早日收到。此致。

难易相成

dificult

古人云: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。

很早就想说说困难和容易这点事。人生一世,我们到底是要选择做容易的事还是做难事?这个想法源于春节前的业务讨论会,有两位经理各执一词,一个说,为了让部门能够生存下去,我尽可能去做那些简单的相对稳定的任务,因为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现金流。另一个说,为了能让部门生存下去,我尽可能去做那些困难的利润更高的任务,因为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现金流。

难易相成,困难和容易会在不同的环境下会相互转化,我觉得这两位经理在特定场景下说得都没错。

就个人而言,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可能做那些困难的事情,让别人变得不那么困难。无论是做软件还是做互联网服务,其实终极意义就是你做出来的东西能否解决用户的问题,如果这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,那么很多人早已经解决了;如果这是个困难的问题,那就意味着很多坑等着要埋你。咋选呢,似乎怎么选都是炮灰,权衡一下,选择前者基本是无用功,那我们只好选择后者,我们本身也是爱挖坑的人,况且困难面前人人平等么。

JetBrains是一家捷克的软件公司,他们做的事情就是为Java,Objective-C,Python,Ruby,JS等语言写开发IDE,给程序员写工具可不是闹着玩的,他们对IDE的挑剔基本比肩女性对化妆品,但JetBrains开发出来的工具深受程序员喜爱,各种智能,各种效率,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功,为啥,因为做着别人很难做成的事。

让自己困难点,让别人容易点,说了半天,好像就这么点事。

今日推送的Mac技巧:

在Mac下如何进行文件比较?
1、对于单个文件的比较,一般使用diff或vimdiff就可以了,比如:

vimdiff destfile.txt sourcefile.txt

vim会非常清晰的显出时文件的不同,还有很多快捷方式帮助你查看和操作文件,这个命令比较适合命令行爱好者,如果大家喜欢,后续可以讲讲。

2、对于大批量文件的比较,还是图形化比较工具更合适一些。OS X自带了FileMerge比较工具,可以满足部分需求,但对于中文编码文件或大文件经常会崩溃,很奇怪Apple一直不解决这个问题。

3、推荐一款收费软件,VisualDiffer(25元),UI、功能和稳定性都非常不错,实在是居家旅行、代码比较、查找问题的必备利器,有需要的童靴可以感受下。

选择困难的事情,在生活里也没什么不好。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更困难还是在电脑前面写一篇文章困难,显然是后者,你看我就选择了做困难的事……

最大化你的价值

value

有人问,你为什么要从事IT技术研发工作?如果是乔布斯,可能的答案是改变世界;如果是人生导师,可能的答案是跟随你心。如果是我回答呢,答案就是如果不从事这个行业的话呢,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养家糊口:)

每个人进入一个行业,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,现在想来,我进入软件行业可能是兴趣使然。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电子相关的东西,这个习惯保持到现在就是喜欢电子设备。大学的时候电子和计算机相关的课程都学的很好,其他专业课则一塌糊涂。毕业后进入一个工厂做电子设备测试,晚上则用车间的电脑学习编程,很快自己觉得可以找到工作了,就去面试,一面之下进入洪恩,稀里糊涂算是进入了IT行业。

工作了十几年,发现自己确实对技术比较感兴趣,曾经有很多机会转岗成为纯粹的管理和业务人员,但最终都没舍得放弃技术,当然技术也没什么大成,爱好而已。

为什么做技术,技术是什么?我的观点是:

1、与其他工种一样,技术可以谋生。很多导师说看准一件事情就全情投入,不要考虑收入,奋斗不息财富会随之而来。且不说只有你成事了财富才能来,就说没成事的时候我们总不能饿得头昏眼花去奋斗吧。准确一点是工作初期不要过分考虑金钱。总要解决温饱问题吧,那么做技术研发可以很容易达到这个目标。

2、技术是一种手段和做事方式。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和数据的时代,可以说技术面前人人平等。你付出了多少,差不多就会得到多少。很多人羡慕创业公司的人获得的财富,他们只不过是把你20年平稳的打工生涯压缩成4年艰苦卓绝的创业,当他们冒着成为炮灰的风险在清晨的寒风里编程时,你正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美梦。所以就别羡慕了,那是他们应得的。

3、做技术需要终身学习,如果你个学习狂,恭喜你找到了一份完美的工作。有一次一个工程师告诉我,每次感到恐慌的时候,就开始学习,掌握了一门又一门语言和技术。最后他成为了一个通才之上的专才。书到用时方恨少,事非经过不知难,有时间就学点东西,没坏处,还能预防老年痴呆。

4、作技术可以最大化你的价值。如果你是卖煎饼的,买一个是一个,如果你开发了一个千万人使用的软件,那你做这个软件的价值就放大了千万倍。如果你做的互联网产品服务了千万个用户,你的做这个产品的价值也就放大了千万倍。如果你在做这样的工作,那么你就最大化了自己的价值,财富也会随之而来。如果没有,就去找这样的工作。

——读《黑客与画家》——如何创造财富有感。

今日推送的Mac技巧:

如何让不支持Retina的Mac软件变成Retina App?
前两天有订阅者求推荐Mac下的FTP软件,我推荐了FileZilla,但这个软件是不支持Retina屏的,Retina用户使用这个软件会感觉整个世界都模糊了,结果搜索之下,发现了一个小软件,叫做Retinizer,顾名思义,就是把非Retina的软件Retina化,我用了一下,完美支持FileZilla,下载地址如下,有需要的自取。

http://retinizer.mikelpr.com/

有同学让我写写自己的经历,我就随便穿插写点,但是人脑对自己的回忆一定是充满了美化和修饰的,而且这种修饰可能是不自知的,我也不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