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和游离

640

该专注的时候,你游离了;该游离的时候,你专注了。

最近一些读者的提问,包括与团队成员的交流,都涉及到了一个问题,如何才能快速的提升自己的能力,或者说为什么我提升的这么慢呢?

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误区,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快速提升的神奇方法,什么21天学通 Linux C 编程,7天自学 Java 语言,17天搞定 GRE 单词,等等,都特么是骗人的。小时候书在我的眼中非常神圣,看到类似的标题我砰然心动,仿佛看到初恋情人,还没入手就开始幻想自己21天之后拔剑四顾满腹经纶的嘴脸。结果买了书之后,一个月发现自己只看了第一章节,而且每次都看第一章节,所以别提学通和搞定了,门都没入。

根本没有什么快速的提升,如果你在某段时间觉得自己提升得很快,那是因为你身边的大部分人成长得更慢,或者,他们安于现状,没有提升。提升从来稳定的,持续的,渐进的。在大部分领域,围棋、绘画、写作、编程、球类等,没有十年的持续学习和实践,基本上很难达到专家级别的水准。

既然明白了这一点,我们「不期速成,日拱一卒」就好了嘛,每天坚持在某个领域学习和实践两小时,那成功不就指日可待了么?有这么简单就好了!事实上,在这个到处充满诱惑力和信息碎片满天飞的时代,能够做到「日拱一卒」的人,少之又少。基本上,由于人的天性,大部分人不可能像苦行僧那样去学习和生活,我们常常是在需要专注的时候,游走在朋友圈、微博、美剧、游戏和各种无聊的垃圾信息之间;在需要游离放松的时候,我们却极度专注,打游戏或刷新朋友圈到深夜或凌晨。

一小部分天才和异人可以非常顺畅的在专注和游离状态之间切换,你看他们在刷微信,其实他们在阅读,你看他们在看美剧,其实他们在编程,这些人具备异乎常人的多线程处理能力,而且能做到「品学兼优」,玩得开心,学得高兴。

这叫天赋,我们普通人是学不了的。我直到三十岁以后,才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平衡点。等我搞明白了这一切之后,十年的差距已经过去了,想一想还是挺悲哀的。为了给自己打气,我就对自己说,你们这些少年天才也就那么回事,不就是比我们早十年想明白了很多事吗?不就是我们还在摸索的时候你们已经还是奔跑了吗?跑得再快能有刘翔快吗?能有乔布斯和盖茨看的远吗?也就那么回事,都不是神,道哥饿几顿眼里照样没神,说话照样有气无力!我们当北京的程序员,杭州的产品经理,野百合一样有春天!

有了这样的信念,我得以坚强的活到了今天。我的方法很简单,就是把每天晚上完整的时间归一堆,然后用刀切成两半,一半用来专注,一半用来游离。

状态好的时候我就会先专注的干一些事情,这段时间里我会屏蔽掉电话、微信、微博、美剧等一切干扰噪声,把相对完整的时间留给写作、编程、读书,或专心研究点什么,坚持一段时间,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,你会发现自己的提升好像比以前快了那么一点点。

状态不好的时候,我就会处于游离的场景里,刷朋友圈,看微博和推特,看订阅的 Blog,读一些闲书,看美剧,拓展视野,寻找信息,彻底放松。这段时间就是用来消耗的,同时寻找有价值的东西,记下来,留在专注的阶段细细阅读和理解。

专注和游离状态交替进行,对我来说,似乎是最好的选择。一旦专注,你的效率就会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。一旦游离,你的视野就会比别人广那么一点点。假以时日,你的高度和广度上就会大大超越常人,把那些稀里糊涂过日子的人抛在脑后,同时可以远远的看见那些天才们的后脑勺或脚底板,这叫大器晚成。

写到这我想起了著名程序员、计算机博士徐宥翻译的一篇文章,叫做「十年学会程序设计」,结果去翻他的博客,居然不能访问了,颇为伤感。还好我摘录过他的一些文字,分享给大家。

关于编程上一些建议:

1、对编程产生感兴趣并因为乐趣而写程序。确信你自始至终都能乐在其中,这样你才愿意将十年光阴投入编程事业.

2、与其他程序员交流;阅读别人的代码。这比任何书任何培训都重要。

3、不断地编写。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实践中学习 。从技术角度说,「在特定领域的个人最高效率并不因为经验够多就会自动获得;但若有意识的通过努力去提升经验,个人效率会变高」而 「高效的学习一般需要明确的任务和因人而异的适当难度,以及及时的反馈和重复或者修正错误的机会」(20~21页)Cognition in Practice: Mind, Mathematics, and Culture in Everyday Life (实践中认知:心智、数学与日常文化) 是这个观点的一本有趣参考书籍。

4、跟其他程序员一起完成项目。在一些项目中成为最好的程序员;在一些中则充当最差的一个。当你是最佳的,你要测试自己领导项目的能力,并以你的能力鼓励他人。当你是最差的,要看看高手做些什么,他们不喜欢做什么 (因为他们会叫你去帮他们做).

5、接手别的程序员完成项目。全心投入并理解别人的程序。当原作者不在的时候,看看在理解与修改时有什么要注意的。想想如何设计你的程序使得后来维护的人容易上手。

6、至少学会六门编程语言。一种要支持类/对象(class abstractions)的语言,如Java或C++;一种函数式(functional abstraction)语言,如 LISP 或 ML;一种支持语法抽象(syntactic abstraction) 的语言 如 LISP;一种声明式语言,如Prolog或 C++模版;一种支持协同式(coroutines)编程,如 Icon 或 Scheme;还有一种支持并行(parallelism)的语言,如 Sisal。

7、并具备良好的判断力,也别老纠缠在语言标准化上。

至少要六门编程语言,想一想自己接触了几门,熟悉了什么,掌握了多少,共勉!

最可怕的产品经理

IMG_3642

很久以前,PM 两个字母的缩写代表了 Project Manager(项目经理),那是一个软件工程横扫世界的年代,人们为了精准的完成一个软件项目,设计出了各种开发规范和工程过程,项目经理可以制定出细致到每个月每个周和每天的工作计划,最后,项目延期了……

时至今日,PM 早已改弦更张,成为产品经理的代名词,在这样一个以用户和产品为中心、设计和用户体验改变世界的时代里,产品经理被赋予了太多的职责和意义,他们主宰着产品的特征、设计、实现和用户心理,如果负责了公司的核心产品,他们甚至决定了公司生死存亡的命脉,他们画原型如拾草芥,做交互如履薄冰,产品特性增一个就多了,减一个就少了,他们始终念念不忘的是:设计上的完美并不是没有东西可加,而是没东西可减。

不一定有回响……

产品经理常常处于各种纠结之中,他们想尽可能让产品表现的聪明而有原创性,又担心自我的迷失,因为人们在登山的时候总是会忽略那些能够直达目标的小径,我们被蓝色湖泊上飘荡着雾气吸引,在高山上怒放的美丽花朵之间徜徉,而忘记了真正的目标。然后,很多产品就这样死掉了……在这样一个创业者遍地开花的年代,大部分的产品不仅会老去,而且会消失,这是它们的宿命,也是产品经理的宿命。

不过产品经理们是不会屈服的,因为有两个神一样的产品经理永远伫立他们的前方,对于他们来说,乔布斯和张小龙是偶像,也是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,神的每个举手投足都能吸引亿万人的目光,让人仰望,让人忧伤,就像盖茨和林纳斯之于程序员。

有灯塔就有远方,就有希望!

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