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问小程序发布小红书切图笔记功能

如何优雅的发布一条小红书笔记?


小红书的产品逻辑挺有意思的,发图文笔记,只能发 1000 字,更多的内容,就用图片来表达。这个产品策略我猜测早期可能是收 Instagram 影响?不过 ins 是真的成了图片社区,后来有了视频,小红书却形成了独特的笔记形态。

发几百字,剩余的内容用文字图片来表达,这种表达方式就在小红书上流行起来。很多现代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,看长文会有心理上的抵触,但一张张翻图片,就和翻书、阅读电子书的方式类似,反而有了沉浸感。

后来公众号的图片模式、视频号的图片模式,都开始支持这种阅读体验。这就带来一个刚需,如何把长文自动切成适合在小红书、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平台展示的文字图片。

精确一点描述就是,如果你在小红书创作和运营,或使用公众号和视频号的图片模式,需要把一篇长文自动切成大概 3 X 4 大小的图片,同时实现智能排版和优雅展示文字。

我调研了一下用户的使用情况,有用记事本切图的,有用网页切的,也有用专门的图片工具生成花里胡哨的图。真没有合适的,而这个需求,不仅切合创作者工具的属性,而且我们自己也要用,我们也在做小红书和公众号、视频号。那就自己做一个放到墨问里不就很香吗?

于是我们新增了一个小红书笔记的笔记类型,创建这个笔记的作用主要是长文智能切图。
长按创建笔记按钮,滑动选中小红书Pro,进入创作页面。


你可以为小红书笔记设置封面、加黑、加荧光笔,设置图片样式(一共十种),然后点击生成多图,唰,见证奇迹的时刻:

如果你也在做小红书、公众号、视频号图文模式,可以试试这个功能。

后续功能敬请期待:)

2024年12月12日13:30:52

4 月以来墨问便签小程序的发布节奏

四月以来墨问发布的新功能:

置顶笔记折叠、标签云、特别关注、个人主页改版、画廊、播客 shownotes、分享图增强、公众号互通、AI 听读、支持微信表情、AI 语音笔记、长按试试、在小程序里打开墨问笔记的超链接、引用样式、墨问 Pro 会员、发视频号等。

8 月新增引用样式、详情页改版、新手势。
9 月集中精力开发一个大版本,一步步来。
10 月墨问 Pro 版本上线
11 月付费专栏预览、发视频号
12 增加笔记引用功能……

最新发布的功能在前:

如果你不知道墨问有什么功能,建议收藏

2024年12月9日13:33:13

选择从众,还是走小众路线

今天早上我转了一篇微信输入法的笔记,是望月老师写的。微信输入法现在发展得越来越成熟,之所以今天引起大家的注意,是因为它发了一个新的版本,在新的版本里,微信输入法可以输出花式的英文字体,非常有意思。比如这样:

𝑴𝒐𝒘𝒆𝒏 𝒊𝒔 𝒂 𝒗𝒆𝒓𝒚 𝒈𝒐𝒐𝒅 𝑴𝒊𝒏𝒊 𝑷𝒓𝒐𝒈𝒓𝒂𝒎 𝒕𝒐 𝒖𝒔𝒆.

群里有一位墨友说,因为微信输入法不支持双拼的某一种键盘布局,所以他很不习惯,然后就放弃了微信输入法。

对于工具类产品的选择,我一般会选择大众的产品功能。因为这种功能需求越大众化,它就会被厂商优化得越来越好用,而小众的东西会被逐步放弃掉。

拿输入法来说,早期的时候我们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、双拼等等。随着输入法的进化,现在用全拼输入和全键盘打字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和方便,也是输入法里最容易上手的。

正因为最容易上手,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这种输入法,厂商就会不断的花精力优化这种输入法,把它做得更加智能、更加好用。五笔或者双拼输入法的优化程度、支持力度就不如全拼输入法好。

聊起这个事,其实就聊到一个选择上,我们应该从众呢,还是选择小众的东西以彰显自己的不同?还是得看场景。

对于效率优先的事情,我建议大家选用大众的产品和功能。如前所述,它们会被优化得越来越好。

一个程序员选择编程语言,那我肯定会去选择 Java 或者是 Go 这样流行的编程语言去学习,同时去观察 Rust 这种新型的语言会不会有大发展,要不要去储备这方面的知识等等。现阶段肯定是 Java 和 Go 更值得投入时间,如果现在你还抱着 PHP 或 Ruby 这样语言,很可能面临的境地是英雄无用武之地。很多大厂已经不用了,它们的语言特性发展得也会越来越慢,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优胜劣汰的道理。

我是一个摄影师,那我肯定会使用 Adobe 公司的工具,比如 Photoshop、Lightroom 这样的软件。因为被大众所用,它的功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。

我们使用这些产品和功能主要是来提升效率,做出更好的作品,所以一定要去选择大众的东西。

那如果目的是玩儿和娱乐,就没必要选择大众的东西了。

大家都去听 MP3、无损音乐,那我听听黑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大家都在用手机相机拍数码照片,那我去拍胶片,就能获得不同于大众的体验。

在玩和娱乐方面,大众的东西,我们是躲不开的,如果还有些小众产品相伴,就会获得非常不一样的体验和快乐。

这种小众群体如果有一定的规模,也不会被淘汰,我们可以在里面一直玩。去旅行也是,大众的景点大家都去玩,我们也去那些大众的地方就没什么意思,可以发掘一些相对冷门、有趣的地方去玩、去拍照,也挺好。

五哥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,总能发现一些别人去不了或不愿意去的地方。把自己放置在不一样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种,那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时间也都不一样了。但五哥去做冲锋衣,肯定不会憋着去搞特别小众的东西,对吧。

这就是效率优先和娱乐优先在选择上的区别。

在选择中做趋势判断也很重要。

我 2008 年就开始使用苹果的 MacBook Pro,其实是我对这个产品有偏爱,同时看到了 iPhone 的发展趋势。随着 iOS 的发展,Mac 应该会被普及起来。

我自己深度使用了 Mac 之后,发现它确实有自己的优势,就坚定了这样的判断和信念。然后我就会去使用和推广这样的产品,同时给自己带来影响力。这是一个对趋势判断的例子。在那时可能是小众的,但是在未来有可能变成流行的东西。

比如 Rust 语言,现在这款编程语言相对还是小众的,但是未来随着它对芯片和高并发上有更好的支持,会不会成为更流行的语言呢?这其实需要判断。

如果你觉得某一个东西在未来可能成为趋势,现在虽然是小众的,但是投入精力去使用和理解它也是值得的。

那究竟是选择大众还是小众呢?场景优先 😄

这篇使用墨问 AI 语音笔记写的,你也来试试,微信搜索墨问即可。

2024年12月5日

创业两年半,墨问推出 Pro 功能

2022 年 11 月 28 日,我们发布了一款非常简单的小程序,叫做墨问便签。当时我在这个产品上写了一条笔记,叫:墨问便签 demo 版本已经发布,并配了一张图。这条笔记获得了 1400 多次阅读和 260 多个赞,仅此而已。今天,我用当下的墨问重新生成了这张卡片,可以看到这张定制卡片上多了 Pro 会员的标识,是的,墨问这款产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。

迭代至今,墨问便签有了丰富的笔记展现能力,有多种评论互动方式,有个人主页、付费订阅、AI 语音笔记、AI 听读、画廊和微信群权限等,墨问不仅成了创作者工具,还是微信里的私域运营工具,我们有了近百万用户和几十万用户笔记。数万创作者在墨问获得了收入,最好的创作者收益达几十万元。墨问西东公司也在依托墨问这款工具进行商业闭环。但是还不够。墨问便签发展到现在,工具属性凸显,付费订阅成了工具属性的一部分。我们希望设计更多的创作功能,比如 AI 写作、AI 知识萃取、双链、丰富的编辑器、赞赏、问答、墨问收音机……通过 AI 能力、存储能力等基础设施,让墨问用户能更好的记录生活、生产作品,并服务自己的用户。这些都需要更多资源。

为了产品良性发展,我们设计了 Pro 会员体系,并开启新的十年之约。我们在当前阶段为 Pro 会员提供了如下功能:50G存储空间/画廊/生成AI听读语音/10分钟AI语音笔记/单篇20000字笔记/无限制的付费订阅/会员定制分享卡片/会员身份标识/以及未来规划中的所有Pro功能。

非会员如果没有大容量的图片和音频需求,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墨问便签做轻量级的创作。并且不会有广告。

我们设计了一个邀请码机制,每个订阅会员在有效期内都有一个属于你的唯一标识码,订阅会员时填入邀请码,邀请人和被邀请人可以分别获赠额外的使用时长,如上图所示。欢迎加入墨问会员。

我的邀请码是:V-RAOQDPY9MQ

订阅:https://note.mowen.cn/note/vip?inviteCode=V-RAOQDPY9MQ

创业维艰,静待花开。

2024年12月1日14:13: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