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意练习(续)

practice1

我在上周的某一期里谈了刻意练习的问题,文章编号 105,回复可看,今天接着上次未完的话题说说。

上回书说到,刻意练习的特征是: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;为了提高绩效,常常需要老师的帮助;能够反复多次;可以持续获得结果的反馈;很累而且枯燥无味。

那么我们是否能仅仅通过工作就达到刻意练习的效果的。对不起,答案是否定的。

实际上,大多数企业的情况倾向于打破所有刻意练习的特征。我们来到一个企业,几乎没有人给你制定提升自身能力的目标和计划,有也是一个相对笼统的,计划性不强的原则性计划。毕竟企业聘请你来是为了产出,而不是提升能力。另外很少企业有专门的老师去帮助你提升,而且,同样的工作成果不会让你反复多次去打磨和提升,80分就好。至于反馈,大多数企业的年度绩效考核评估都是为了核算奖金或克扣粮饷,而不是为了提升技能,即使考核结果准确,但是告诉一个人10个月前工作做得好不好,对现在的帮助微乎其微。

所以,要想超过90%的同行成为高手,第一你必须在工作中主动实现刻意练习,在为公司创造业绩的同时尽可能提升自己的能力;第二合理利用工作和睡觉之外的8小时,践行刻意练习,如何利用,那就个人有个人的做法了。

今天有读者问:

Mac技巧您好!我很喜欢您平时推送的文章,不过您扯的淡更有趣,我有一问题想请教您,您是怎么安排您的读书时间的,一天大概会花费多长时间用来阅读。我想听听,谢谢。

回复:随着年龄增长,我的个人时间越来越紧张了,工作期间要处理各类事务。公司下午五点统一下班,因为有班车,所以5点之后办公室就没人了。这段时间完全无人打扰,我会集中精力处理一些重要的问题,如果还有时间会花半小时左右把Mac技巧的文章底稿写完,回到家之后,基本上要到晚上9点以后才有时间,这段时间会看看Mac技巧的反馈,写其他文字、写代码和读书时间基本在10点-12点,有时还会晚一点,但是如果今天睡晚了,明天就要早点睡补偿一下,每天6-7小时的睡眠是要保证的。

今天周五是羽毛球日,打完球到家就8点多乐,所以这篇微信就发的很晚。

今日Mac技巧:

  1. 打开文本编辑器,按住option+command+t,可以输入各类特殊字符,但这一招并不是在所有App里有用,没用的话可能是快捷键冲突。
  2. 之前的 44、45期都有提到AirDrop,大家回复编号可看。今天再补充一下,Airdrop默认只能通过WIFI来传文件,如果电脑已经连了网线,但是没开WIFI就不能用AirDrop了,有一个办法可以打开AirDrop通过有线传文件的特征。打开终端输入:

    defaults write com.apple.NetworkBrowser BrowseAllInterfaces 1

然后选中Dock栏的Finder,按住option键右键点击Finder图标,点击底部菜单项“重新开启”,Finder重启之后,即使你的电脑没开WIFI,也可以用AirDrop给别人分享传文件了。

(以上技巧由 粉笔网 @唐巧_boy 投稿)

创造的幸福

startups

今天天气晴朗、阳光明媚,我们走在去xxx的大路上……记得小时候春游作文似乎总是用这句话起头,不过今天北京天气确实不错,天有薄云,阳光淡淡,地上微风,PM2.5的值居然是令人发指的36。有人为帝都题诗,环保基本靠风,交通基本靠冲,高架基本靠蒙,服务基本靠聋。所言非虚。

今天去参加了InfoQ主办的QCon技术大会,见到了几位新老朋友,相谈甚欢,小道消息,道哥的黑板报和Mac技巧终于聚首了,还结识了沃趣科技创始人grassbell,SegmentFault创始人高阳等等。有安全问题的找道哥,需要数据库服务的,找grassbell,想听小道消息和Mac技巧的,你们都知道找谁。

关于技术会议,现在就像天上繁星,地上板砖,夜里照着,白天砸着。周末拉过一个行色匆匆的程序员一问,十有八九去参加技术大会了。前年和去年我参加了不少技术大会,也讲了很多场,感觉已经没什么可输出的了,今年刻意减少了参会时间。技术大会中的分享更多是告诉你现在有什么,大家在做什么,真正的积累和提升,还是在于个人的刻意练习。

最近参加了一次高中同学聚会,会后大家讨论到了一些东西,和下面这个读者的问题比较匹配,我一块这在说说。 > 问题:最近总感觉很低落,对什么都没兴趣。闷头用三天时间读完了古典的<<拆掉思维里的墙>> ,觉得很多观点很有道理。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没有安全感?钱越多却并不能获得幸福感?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用梦想典当了一套房子?其中我认为感触最深刻的有,大学的专业不喜欢以后工作是不是要找对口的?既然浪费了四年的时间要不要再继续从事这个行业?具体的说,这也是我想问主页君的,我学软件专业但对软件其实并不感冒(我曾经尝试每天编程找到兴趣,但目前为止还是觉得编程好痛苦),感觉好难学啊。相反的对英语,日语这些语言比较感兴趣。我该怎么办呢?

回复: 1、钱和幸福感绝对不是成正比的,比尔盖茨的财富是普通人几十万倍,但是他的幸福感不可能是你的几十万倍。另外,每个人从事的领域不同,单纯以财富衡量毫无意义。乔布斯从极穷到极富,一直保持了极简的生活风格,也就是交通工具奢侈点,但那也仅仅是工具而已。这几天写东西找资料,又翻看了乔布斯传,今天的配图就是乔布斯写的一段话,与他而言,人生的意义是创造传世的公司,而不是赚钱。于我们而言,我想幸福就是,更好的认知世界和为世界创造一些有用的东西。

2、关于大学里的专业课,我觉得不用太放在心上,虽然没统计过,但是大学毕业从事原专业工作的不会超过60%。如果你努力了确实学不好编程语言,那就把英语日语学好,关键是你的英语日语是不是足够好,能超过90%的其他同学?

3、关于兴趣,这个事情我在之前写过一期《兴趣没你想象的那么重要》,回复 51 可读

今日Mac技巧:
1、有童靴问,在倾倒废纸篓的时候,经常会提示该文件还在使用,不能删除,但是又不知道哪个程序在用,怎么办?

Unix下有一个命令叫做lsof,名字是list open files的缩写,顾名思义,就是查看打开的文件,在终端里输入lsof 文件名,就可以找到打开这个文件的程序。关掉程序,就可以正常删除文件了。当然lsof还有很多丰富的指令,感兴趣的童靴自行Google吧。

2、推荐一款刚刚上线的医药App——风湿时间,丁香园出品,我身边有亲友为类风湿所困,疾病发作起来其痛难忍,风湿时间提供了很多风湿免疫类疾病的知识,推荐给有需要的童靴。

读书日谈书(续)

readbook

昨天推荐了那个软件大礼包,很多童靴反馈说终于第一次购买正版软件,这让我很欣慰,我希望未来可以买到更多的国产软件。另外,这个软件包又延长了三天,有需要的可以看看。

昨天要探讨的三点:

  1. 现代人普遍不读书
  2. 国内对知识产权的漠视
  3. 电子书对传统产业的冲击
    讲了第一点,今天说说第二点和第三点,重点说第三点吧。

对知识产权的漠视,这是我们永远无法忽视的问题,尤其是在图书音像和软件领域。软件就不说了,之前的讲过一期。对于图书,无论是纸质书还是各类电子书,盗版界基本采取了广泛撒网、重点捕捞的战略战术,做到了宁可错盗一千,绝不放过一本的辉煌战果!如果一个民族不尊重产生和创造知识的群体,那未来我们还能留下什么?

第三点就是电子书对纸质媒体的冲击。我现在阅读基本是三种介质:纸质书、iPad mini和Kindle。这些优秀的电子阅读工具极大地冲击了出版行业,对于书价提升空间很小的作者和出版商来说,打击是超乎想象的。

电子书之所以能对纸质媒体产生这么大的影响,主要原因是软硬件技术的进步。现在的iPad系列和Kindle系列,都是很好的阅读工具,尽管阅读只是iPad的一个功能,但是我知道很多人用到iPad最多的功能就是阅读。由于这些电子版本的书籍,去除了大量的生产成本,书的价格可以降到很低,比如Kindle Store上的很多电子版书籍只有纸质书籍的1/3,国内的多看、字节社和豆瓣阅读上的书价都非常诱人,而且这些云端的书店还提供了大量的免费书籍吸引读者,优势显而易见。

所以对于书、阅读和出版行业来说,未来的方向只能是电子化。

纸质书不会消亡,总有和我一样的人喜欢手捧纸质图书阅读的感觉,对于纸质图书和传统出版业来说,只能像图灵公司说的,提供更好的内容和更好的质量。

而传统出版业和电子化图书的结合,前景更为广阔。电子化并不是单独做成PDF或一本书一个App放到移动终端就完了,而是需要与云端的书城和移动的终端结合起来,这样用户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好处,比如笔记保存、分享、高亮,进度同步等等。这一点国外市场已经做的非常成熟了,在苹果的iBook Store或亚马逊的Kindle Store中几乎可以找到你想买的任何书籍,而且除了良好的阅读体验,这些阅读器都对应了强大的后端系统,iPad有iBook Store,Kindle有Kindle Store。而国内的类似应用云中书城、多看、字节社、豆瓣阅读等,书库的规模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小。如果传统出版业和这些电子厂商能够很好地结合,那么无论是对于书商、云端书店和读者,都是非常好的事情。

当然,图灵公司已经在做这些事情了,大家在多看和豆瓣阅读上可以看到很多图灵策划的书籍。

在阅读App上,国外首推苹果的iBooks和亚马逊的Kindle,基本上都是简洁优雅大巧若拙的风格。国内首推多看,字节社、豆瓣阅读、云中书城也不错。不知道我的读者里是否有豆瓣的童靴,我特别奇怪豆瓣阅读的iPad版本,为什么不增加调整字体大小的功能?用iPad时还不觉得,字体大小正合适,但是在iPad mini上字体就太小了,还不能调整,而iPhone版和Android版都是可以调整的,这个问题着实让人费解。

总体来说,我希望大家读书的环境越来越好,能读到更多的好书,也希望提供创造性内容的工作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,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。也许不远的未来,创新和创造会越来越多,复制和盗版会越来越少!

今天参加了InfoQ组织的GitHub活动,到家已经很晚了,就写到这吧。

读书日谈书

books

昨天讲了个小故事,结果被N多90后小朋友吐槽,说那个故事小时候就看过,是小学课本里的文章,叫做地震中的父与子。于我而言,这是我多年前读的一篇英文文章。这件事让我耿耿于怀,杯具的是,自己已经老的不像样子,洗具的是,读者范围还是很广滴,因为有很多80后和70后说故事很好嘛,显然他们和我一样是不可能在小学课本看到这篇文章的。

有00后的敢出来吱一声吗?
另外,关于第一季和第二季的间隔时间,大家不用担心,不会太长。

1995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“世界图书与版权日”,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。我觉得我正在践行这一点,今天是读书日,就谈谈书的事。

工作十几年来,我发现书是自己购买频度最高的商品,基本上看见好书就买,或者临时急用的工具书也买,甚至碰到近期不会读的书,觉得不错也就买了。工作前期,薪水低微,那时候买书要考虑价格,后来相对好一些,价格已经不再是买书的考虑因素,买书的地点也从实体店转移到了网络。现在算一下,还真想不起来哪本书是在书店买的,或有多久没去实体店买书了。

之所以爱买书,一方面是因为喜欢看书,另一方面也和自己从事软件行业有关。软件行业对人的要求是终身学习,技术的革新和变化太快,2000年的软件技术和今天相比,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。另外还有第三个因素,也是我很长时间没有意识到的,那就是书的价格。2000年书是几十块钱一本,到现在基本上还是这个价位。而2002年4千元一平米的房子,到了2012年已经变成4万一平了。即使是从整个时代变迁的角度,书也算是涨价最慢的商品之一了,所以,买书是个事儿吗?

既然买书不是个事儿,那为什么写书的、翻译书的、出版社的,都没有香车宝马夜韶明装呢?很多写书出书的都有其他工作,完全靠写字养活自己的,国内就那么几位,号称畅销书作家。青年作家兼赛车手韩寒在《给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》中写到,“一本书如果卖两万本,已经算是畅销,一个作家两年能写一本,一本可以赚三万四,一年赚一万七,如果他光写书,他得不吃不喝写一百年才够在大城市的城郊买套像样的两居室。”之前与一位资深出版人聊天,他说好卖的技术书籍的标准是5000册以上,10000册以上已经是畅销书了,即使这样,出版社和作者、译者的利润也非常薄,这一点还是很让人震惊的。在了解这些背景之前,我琢磨着一本畅销技术书籍,怎么也得卖到十几万册吧?中国可是有十几亿人口基数的,但现实总能轻易突破你的底线。

什么原因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呢?我个人觉得有三点可以探讨:

  1. 现代人普遍不读书
  2. 国内对知识产权的漠视
  3. 电子书对传统产业的冲击

关于第一点,以前看见一个段子,说:“在日本地铁里,5个人就有5个人读书看报;在台湾,5个人就有3个人读书看报;在香港,5个人中有2个人读书看报;而在中国的地铁里,5个人中往往有两个人在讲话,另外3个人在听他们讲话。”当然,现在北京地铁里都是人贴人肉贴肉,每次挤地铁都祈祷自己立刻瘦十斤,能说句话就不错了,哪还有空间读书呢?不过这从侧面也反映了一些问题,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,有相当大一部分中国人,成年后就不读书了。既然书都不读了,买书就更少了。事实上由于技术从业者的强迫性学习,搞爱踢的已经是一个非常爱买书的圈子了。

关于第二点和第三点,明日再表吧……

今日Mac技巧:
昨天在 @唐巧_boy 童靴的微信频道 iOS开发 中得知,http://www.macheist.com 网站正在组织一个Mac软件包优惠,软件列表如下:

  1. xScope:设计精确度量工具,专门为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创建,原价30刀
  2. iStopMotion:定格动画应用,配合iOS应用iStopMotion Remote Camera可以实现远程相机,原价50刀
  3. Totals:Mac上的发票软件,原价40刀
  4. Clarify:强大的屏幕截图工具,还可以编辑图片,导出PDF,文件存档,同步evernote等。唯一的不足是UI不支持Retina屏。原价30刀
  5. AirServer:基于Airplay技术,在Mac上播放iPhone和iPad里的图片、视频或整个屏幕映像,原价15刀
  6. Fantastical $20:日历应用,配合原生的日历,操作和检查更方便。原价15刀
  7. CleanMyMac 2:知名的Mac清理软件,原价40刀
  8. Little Inferno:一款小游戏,10刀
  9. Path Finder:增强型的Finder工具,独立应用,如果你还没用Finder的插件,这个应该是首选。40刀

以上软件打包后一共 9.9刀,相当价廉物美,有需要的童靴可以去看看。目前优惠时间还剩13小时。

坚守承诺

promise

申明:在《方恨少》那一期(回复108 可读),我写了这么一句话,“Mac技巧写了这么多期,我觉得我需要更多的积累才能继续输出,我在考虑这玩意是不是也搞个第一季,完结之后重新思考一段时间再继续上路……”

没想到这句话同时引发了微信公众平台“鬼脚七”的共鸣。鬼脚七的微信号是taobaoguijiaoqi,由知名技术人文德运营,他的微博ID是 @淘宝鬼脚七,长期专注于搜索引擎、电子商业。他运营的平台“鬼脚七”主要分享电商资讯、搜索趋势、淘宝动态、产品设计和人文感悟,不知道他哪来那么多的精力,每天更新,文长而有趣,我关注之后,学到了很多好玩有用的知识,推荐给大家。

我俩聊天时想,是否可以类似美剧那样一季一季的写微信平台,这样作者和读者都有个空档期来思考一些东西。遂决定,鬼脚七和Mac技巧这两个公众账号将于2013年4月28日结束第一季,第二季开启时间会在第一季的最后一期文章里说明,这段时间大家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,可以随时反馈给我们,非常感谢!

以下正文,今天讲个小故事。

在一场大地震之后,满目都是破坏和混乱,一位父亲安顿好家里其他人之后,跑去儿子就读的学校,但是学校已经被夷为平地,父亲痛苦不堪,但是他想起了对儿子的承诺:无论发生什么,我都会在你身边。于是这位父亲找到儿子所在的教室位置,开始在石砾中挖掘和寻找。

这时候更多的父母赶到学校,他们变得绝望和无助,不停的呼唤孩子的名字,也有好心人过来劝阻这位父亲,一切都太迟了,接受现实吧,回去吧,等等。面对劝阻,这位父亲的回答只有一句话,你们要帮我吗?然后继续一块石头一块石头挖,寻找自己的儿子。

消防队长和警察也开始劝这位父亲,这里还有危险,请尽快离开,我们会处理一切的。但这位父亲的回答是:你们要帮我吗?然后继续寻找。

为了搞清楚自己的儿子是死是活,父亲继续挖掘,在经过30多个小时之后,父亲推开了一块巨大的石头,听到下面有响声,他大声喊着,儿子,是你吗?

这时父亲听到了这一生最美妙的天籁之音:爸爸吗?是我,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!

这个教室有30多个孩子,教室倒塌时,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架,为其中的14个孩子形成了一道生命的屏障。因为这位父亲,14个孩子幸存下来。

这是我在很久以前的一本叫做《每天读一点英文》的杂志上看到的一则短文,当时印象非常深刻,现复述下来,送给所有坚守承诺和保有希望的人。

今日Mac技巧:

继续介绍OC的Protocol吧。

Protocol一般使用在哪些场景呢?Objective-C里的Protocol和Java语言中的接口很类似,如果一些类之间没有继承关系,但是又具备某些相同的行为,则可以使用Protocol来描述它们的关系。不同的类,可以遵守同一个Protocol,在不同的场景下注入不同的实例,实现不同的功能。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委托代理模式,Cocoa框架中大量采用了这种模式实现数据和UI的分离。例如UIView产生的所有事件,都是通过委托的方式交给Controller完成。根据约定,框架中后缀为Delegate的都是Protocol,例如UIApplicationDelegate,UIWebViewDelegate等,使用时大家可以留意一下,体会其用法。
 
使用Protocol时还需要注意的是:

1、Protocol本身是可以继承的,比如:

@protocol A
 -(void)methodA;
@end
@protocol B < A >
 -(void)methodB;
@end

如果你要实现B,那么methodA和methodB都需要实现。
 
2、Protocol是类无关的,任何类都可以实现定义好的Protocol。如果我们想知道某个类是否实现了某个Protocol,还可以使用conformsToProtocol进行判断,如下:

[obj conformsToProtocol:@protocol(ProcessDataDelegate)] 

逝者安息生者坚强

今天本来是不想推送微信的,因为周六安排了封闭培训,晚上也有些其它事情要做,但是在早晨出发的路上就收到了四川雅安地震的消息,当时以为不会是大地震,持续关注才发现死伤人数急剧上升,到现在已经是156死5000多受伤的,地震又一次袭击了四川!2008汶川大地震的记忆再次席卷心头。

上午收到Mac技巧读者Sunshine的微信,她提供了08年汶川地震后译言社区众多志愿者紧急翻译的美国紧急事务管理局 (FEMA)的地震灾害手册(《地震安全手册》和《地震搜救手册》)。我分别在朋友圈和微博上转发了,在微薄上也得到很多朋友的转发。下面摘录部分重要内容,希望大家传播给更多人。感谢译言网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如果地震时你在室内

•   蹲下,寻找掩护,抓牢——利用写字台、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,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,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。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,用双臂护住头部、脸部,蹲伏在房间的角落。
•   远离玻璃制品、建筑物外墙、门窗、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,例如灯具和家具。
•  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床上,请待在那里不要动。抓紧枕头保护住你的头部。如果你上方有可能坠落的重型灯具,请转移至最近的安全地带。
•   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,方可离开房间。地震中的大多数伤亡,是在人们进出建筑物时被坠物击中造成的。
•   要意识到可能会断电,火警以及自动喷淋装置可能会启动。
•   切勿使用电梯逃生。

如果地震时你在室外

•   待在原地不要动。
•   远离建筑区、大树、街灯和电线电缆。

如果地震时你在开动的汽车上

•  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,尽快靠边停车,留在车内。
•   不要把车停在建筑物下、大树旁、立交桥或者电线电缆下。
•   不要试图穿越已经损坏的桥梁。
•   地震停止后小心前进,注意道路和桥梁的损坏情况。

如果你被困在废墟下

•   不要使用火柴及打火机。
•   不要向周围移动,避免扬起灰尘。
•   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。
•   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让救援人员发现你。可能的话,请使用哨子。在其他方式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——因为喊叫可能使人吸入大量有害灰尘。

点击{原文}查看[地震搜救手册&地震安全手册]

愿逝者安息,生者坚强,如果我的读者中有四川地区的同胞,祝你们平安度过这段日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