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问小程序发布小红书切图笔记功能

如何优雅的发布一条小红书笔记?


小红书的产品逻辑挺有意思的,发图文笔记,只能发 1000 字,更多的内容,就用图片来表达。这个产品策略我猜测早期可能是收 Instagram 影响?不过 ins 是真的成了图片社区,后来有了视频,小红书却形成了独特的笔记形态。

发几百字,剩余的内容用文字图片来表达,这种表达方式就在小红书上流行起来。很多现代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,看长文会有心理上的抵触,但一张张翻图片,就和翻书、阅读电子书的方式类似,反而有了沉浸感。

后来公众号的图片模式、视频号的图片模式,都开始支持这种阅读体验。这就带来一个刚需,如何把长文自动切成适合在小红书、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平台展示的文字图片。

精确一点描述就是,如果你在小红书创作和运营,或使用公众号和视频号的图片模式,需要把一篇长文自动切成大概 3 X 4 大小的图片,同时实现智能排版和优雅展示文字。

我调研了一下用户的使用情况,有用记事本切图的,有用网页切的,也有用专门的图片工具生成花里胡哨的图。真没有合适的,而这个需求,不仅切合创作者工具的属性,而且我们自己也要用,我们也在做小红书和公众号、视频号。那就自己做一个放到墨问里不就很香吗?

于是我们新增了一个小红书笔记的笔记类型,创建这个笔记的作用主要是长文智能切图。
长按创建笔记按钮,滑动选中小红书Pro,进入创作页面。


你可以为小红书笔记设置封面、加黑、加荧光笔,设置图片样式(一共十种),然后点击生成多图,唰,见证奇迹的时刻:

如果你也在做小红书、公众号、视频号图文模式,可以试试这个功能。

后续功能敬请期待:)

2024年12月12日13:30:52

4 月以来墨问便签小程序的发布节奏

四月以来墨问发布的新功能:

置顶笔记折叠、标签云、特别关注、个人主页改版、画廊、播客 shownotes、分享图增强、公众号互通、AI 听读、支持微信表情、AI 语音笔记、长按试试、在小程序里打开墨问笔记的超链接、引用样式、墨问 Pro 会员、发视频号等。

8 月新增引用样式、详情页改版、新手势。
9 月集中精力开发一个大版本,一步步来。
10 月墨问 Pro 版本上线
11 月付费专栏预览、发视频号
12 增加笔记引用功能……

最新发布的功能在前:

如果你不知道墨问有什么功能,建议收藏

2024年12月9日13:33:13

选择从众,还是走小众路线

今天早上我转了一篇微信输入法的笔记,是望月老师写的。微信输入法现在发展得越来越成熟,之所以今天引起大家的注意,是因为它发了一个新的版本,在新的版本里,微信输入法可以输出花式的英文字体,非常有意思。比如这样:

𝑴𝒐𝒘𝒆𝒏 𝒊𝒔 𝒂 𝒗𝒆𝒓𝒚 𝒈𝒐𝒐𝒅 𝑴𝒊𝒏𝒊 𝑷𝒓𝒐𝒈𝒓𝒂𝒎 𝒕𝒐 𝒖𝒔𝒆.

群里有一位墨友说,因为微信输入法不支持双拼的某一种键盘布局,所以他很不习惯,然后就放弃了微信输入法。

对于工具类产品的选择,我一般会选择大众的产品功能。因为这种功能需求越大众化,它就会被厂商优化得越来越好用,而小众的东西会被逐步放弃掉。

拿输入法来说,早期的时候我们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、双拼等等。随着输入法的进化,现在用全拼输入和全键盘打字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和方便,也是输入法里最容易上手的。

正因为最容易上手,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这种输入法,厂商就会不断的花精力优化这种输入法,把它做得更加智能、更加好用。五笔或者双拼输入法的优化程度、支持力度就不如全拼输入法好。

聊起这个事,其实就聊到一个选择上,我们应该从众呢,还是选择小众的东西以彰显自己的不同?还是得看场景。

对于效率优先的事情,我建议大家选用大众的产品和功能。如前所述,它们会被优化得越来越好。

一个程序员选择编程语言,那我肯定会去选择 Java 或者是 Go 这样流行的编程语言去学习,同时去观察 Rust 这种新型的语言会不会有大发展,要不要去储备这方面的知识等等。现阶段肯定是 Java 和 Go 更值得投入时间,如果现在你还抱着 PHP 或 Ruby 这样语言,很可能面临的境地是英雄无用武之地。很多大厂已经不用了,它们的语言特性发展得也会越来越慢,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优胜劣汰的道理。

我是一个摄影师,那我肯定会使用 Adobe 公司的工具,比如 Photoshop、Lightroom 这样的软件。因为被大众所用,它的功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。

我们使用这些产品和功能主要是来提升效率,做出更好的作品,所以一定要去选择大众的东西。

那如果目的是玩儿和娱乐,就没必要选择大众的东西了。

大家都去听 MP3、无损音乐,那我听听黑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大家都在用手机相机拍数码照片,那我去拍胶片,就能获得不同于大众的体验。

在玩和娱乐方面,大众的东西,我们是躲不开的,如果还有些小众产品相伴,就会获得非常不一样的体验和快乐。

这种小众群体如果有一定的规模,也不会被淘汰,我们可以在里面一直玩。去旅行也是,大众的景点大家都去玩,我们也去那些大众的地方就没什么意思,可以发掘一些相对冷门、有趣的地方去玩、去拍照,也挺好。

五哥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,总能发现一些别人去不了或不愿意去的地方。把自己放置在不一样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种,那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时间也都不一样了。但五哥去做冲锋衣,肯定不会憋着去搞特别小众的东西,对吧。

这就是效率优先和娱乐优先在选择上的区别。

在选择中做趋势判断也很重要。

我 2008 年就开始使用苹果的 MacBook Pro,其实是我对这个产品有偏爱,同时看到了 iPhone 的发展趋势。随着 iOS 的发展,Mac 应该会被普及起来。

我自己深度使用了 Mac 之后,发现它确实有自己的优势,就坚定了这样的判断和信念。然后我就会去使用和推广这样的产品,同时给自己带来影响力。这是一个对趋势判断的例子。在那时可能是小众的,但是在未来有可能变成流行的东西。

比如 Rust 语言,现在这款编程语言相对还是小众的,但是未来随着它对芯片和高并发上有更好的支持,会不会成为更流行的语言呢?这其实需要判断。

如果你觉得某一个东西在未来可能成为趋势,现在虽然是小众的,但是投入精力去使用和理解它也是值得的。

那究竟是选择大众还是小众呢?场景优先 😄

这篇使用墨问 AI 语音笔记写的,你也来试试,微信搜索墨问即可。

2024年12月5日

创业两年半,墨问推出 Pro 功能

2022 年 11 月 28 日,我们发布了一款非常简单的小程序,叫做墨问便签。当时我在这个产品上写了一条笔记,叫:墨问便签 demo 版本已经发布,并配了一张图。这条笔记获得了 1400 多次阅读和 260 多个赞,仅此而已。今天,我用当下的墨问重新生成了这张卡片,可以看到这张定制卡片上多了 Pro 会员的标识,是的,墨问这款产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。

迭代至今,墨问便签有了丰富的笔记展现能力,有多种评论互动方式,有个人主页、付费订阅、AI 语音笔记、AI 听读、画廊和微信群权限等,墨问不仅成了创作者工具,还是微信里的私域运营工具,我们有了近百万用户和几十万用户笔记。数万创作者在墨问获得了收入,最好的创作者收益达几十万元。墨问西东公司也在依托墨问这款工具进行商业闭环。但是还不够。墨问便签发展到现在,工具属性凸显,付费订阅成了工具属性的一部分。我们希望设计更多的创作功能,比如 AI 写作、AI 知识萃取、双链、丰富的编辑器、赞赏、问答、墨问收音机……通过 AI 能力、存储能力等基础设施,让墨问用户能更好的记录生活、生产作品,并服务自己的用户。这些都需要更多资源。

为了产品良性发展,我们设计了 Pro 会员体系,并开启新的十年之约。我们在当前阶段为 Pro 会员提供了如下功能:50G存储空间/画廊/生成AI听读语音/10分钟AI语音笔记/单篇20000字笔记/无限制的付费订阅/会员定制分享卡片/会员身份标识/以及未来规划中的所有Pro功能。

非会员如果没有大容量的图片和音频需求,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墨问便签做轻量级的创作。并且不会有广告。

我们设计了一个邀请码机制,每个订阅会员在有效期内都有一个属于你的唯一标识码,订阅会员时填入邀请码,邀请人和被邀请人可以分别获赠额外的使用时长,如上图所示。欢迎加入墨问会员。

我的邀请码是:V-RAOQDPY9MQ

订阅:https://note.mowen.cn/note/vip?inviteCode=V-RAOQDPY9MQ

创业维艰,静待花开。

2024年12月1日14:13:18

关于小程序,2017 年的时候,我还写过这么一段话

墨问现在成了我的知识库,只有这样,未来才会迭代出足够满足一个知识库的需求。现在几乎所有笔记类的软件都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了,我只用墨问。

昨天查笔记的时候,我发现了 2017 年写的一段话:

关于小程序,现在依然是我看不懂的一个领域。我自己用的不多,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,为了避免认知偏差,我不说小程序到底有多大用,我个人理解是,小程序是微信延展业务领域的有效补充,是工具,而不是 App。

微信不是一切,自然小程序也不是。

我为什么很少用小程序呢?因为有其他更好用的 App 啊,购物我会打开亚马逊京东和天猫,读书我用微信读书多看豆瓣阅读,导航用地图 App,叫车用滴滴,协作用钉钉,写作用 Ulysses,笔记用 Evernote,听音乐用原生音乐或网易云音乐,付费圈子用小密圈,看专栏用得到和豆瓣时间,看艺术品用 Google 的 Arts&Culture……

在我看来,无论是 iOS 还是 Android,移动平台上的 App 生态越来越丰富了,而不是越来越单一。所以小程序的使命是不是更多的连接线上和线下的应用场景,而不是取代那些优秀的原生 App 呢?

那时候的认知就这么点 🤏

两年前我们团队成了小程序从业者,相对于 2017 年,时间过去了七年,小程序完全成了一个成熟的生态,我的认识也 totally 不一样了。

在深度使用小程序之后,我发现小程序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产品特性:小程序具备在群里传播的能力,在朋友圈传播能力,小程序可以穿透群,可以获取某些群的信息和权限,比如墨问的笔记可以设置为群分享,作者分享到群里,只有该群用户可以阅读。我的 17 年合集卖桃者说就用了这个特性。

这些对用户和开发者都很重要,借助微信群、朋友圈和公众号之间的联动,可以做挺多事情,如果群的信息可以更开放一点,墨问的群笔记可以做的更好玩有趣,并且有用。

还有一点是特别容易被忽视,就是小程序的研发过程。在过去,我们想做一款产品,要做 Web,iOS 和安卓,初始研发团队就很庞大,技术栈也复杂,创业成本高,在没多少投资的情况下,很容易产品还没上线,公司已经完蛋了。

移动 App 的发版也很麻烦,iOS 提审得几天,安卓得发布几十个渠道,用户还不更新,嗷嚎,发了也白发。这会导致你的用户分布在各种稀奇古怪的版本里,还会涉及到兼容性。

小程序开发可以随时发版,一般几小时过审。我们最多一天发三次,用户还没啥感知,只要使用,就是最新版本。

使用即更新,使用即传播。小程序的每个版本,只要抵达了用户终端,那个版本都是最新的。你永远可以把最新的功能特性,推给用户,只要你研发、上线,就可以了。这个对于开发者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好处。

那小程序的问题是啥呢?用完即走,而且,小程序被藏在微信里,很容易不再打开,还有,很多人不知道小程序有桌面端,只要你使用桌面端的微信,就可以使用桌面端的小程序,这需要一个普及和培养过程,也期待微信能开放更多更强的桌面能力。

整体上看,移动端小程序和桌面端小程序,基本可以覆盖所有的用户场景。但因为用户习惯和产品自主性的原因,如果资源足够,至少应该把 Web 版本做了,更富裕的话,再去考虑 App。

希望我们也能尽快把 Web 版本交付给大家。Web 端也是可以获取到流量。

所以,在很多阶段里,我们会觉得,嗷,这下我可懂了,明白了。其实只是进入了下一个阶段。离真明白还远,离做好一个产品还远。

我们继续努力。

村上春树的爱好 – 这个时代该读读村上系列

上周看到一位朋友说,怎么最近墨问里都开始读村上春树了,其实很多人一直都读,尤其是我,读了几十年了,只不过你没读,所以你了解了这个信息之后,会觉得,啊,怎么都开始……了。其实早就开始了。
这个浮躁的时代,可以读读村上春树的作品,因为他的作品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文字疗愈。


今天说说村上的爱好。

村上喜欢喝威士忌,他写了一本《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》。喜欢跑步,写了《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》。喜欢音乐,写了《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》《村上私藏:怀旧美好的古典乐唱片》《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》。同时,他把音乐和威士忌大量的使用在了其他作品里。随意取材,爱吾所爱。
这叫爱好。

跑步对村上有特殊的意义,是他保持体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原因。他是这么说的:

要每天五六个小时枯坐在书桌前,孑然一人面对着电脑显示屏(当然,就算是坐在柑橘箱前,面对着四百字一页的稿纸也无所谓),集中心力,搭建起一个个故事,那需要非同寻常的体力。年轻时还不算太困难。二三十岁的时期,体内充盈着生命力,就算苛酷地驱使肉体,它也不会发出怨言。一有需要,专注力也能简单地招之即来,还可以维持在高水平。

然而遗憾得很,随着中年时代的到来,体力会渐渐衰落,爆发力逐渐下降,持续力也逐步减退。肌肉退化,多余的赘肉却越来越多。为了弥补这种减退,为了维持体力,就需要持续不断地作出人为的努力。
这种努力就是长跑。不过归根到底,还是村上在跑步这个领域拥有坚持的能力罢了。


跑步可以磨砺人的身体,也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粗粝和坚强。一个能够常年跑步的人,往往在另一个领域也会充满韧性。

音乐则是村上的另一块滋养自己的沃土,他喜欢爵士乐,也喜欢古典音乐,还爱鲍勃·迪伦:

鲍勃·迪伦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抛弃了单纯使用原声乐器的反民谣风格,改而使用电声乐器时,也遭到许多长期以来的支持者谩骂,成了‘犹大’‘投靠商业主义的叛徒’。可是现在,几乎不再有人批判他改用电声乐器了。依照时间序列去听他的音乐,就能理解对于鲍勃·迪伦这样一个具有自我革新力的创作者来说,那是自然而然的必经之路。然而在当时想把他的原创性禁闭在‘反民谣’这个牢笼之内的人看来,这当然是彻头彻尾的‘叛变投敌’和‘背信弃义’。”

村上春树这番话表面上在说鲍勃·迪伦,实际上说的是村上自己。


那个时候村上春树在日本文坛也是一个异类,那些守旧的声音,认为他是现实主义的叛徒,是日本文学的耻辱,而村上依然我行我素,坚持超现实的写作,就和鲍勃·迪伦给吉他插上电一样,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。

时间已经证明,鲍勃·迪伦是对的,村上春树也是对的,如果日本文坛没有知音,不妨放眼世界文坛,因为

村上的文学野心绝不只在日本而已。

村上对爵士乐、古典音乐和摇滚有着痴迷一般的热爱,他专门写了一本介绍自己音乐观的书《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》,展示了其深厚的音乐功底。

村上小时候家里一张唱片也没有,但还是通过“自学”喜爱上了音乐,从某一时期开始一头扎了进去。零花钱统统用来买音乐,只要有机会就去现场听音乐演奏。即使少吃一顿空着肚子也要听音乐。只要是好音乐,什么音乐都无所谓。古典也好爵士也好摇滚也好,都不挑挑拣拣,只管一路听下去。这一习惯至今未变。

就算月亮隐去,就算被恋人遗弃,就算被小狗哂笑,什么都可以没有,唯有音乐不可缺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