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成长(下)

2013-05-12 10.57.05

昨天的文章发出后,很多人说,Mac技巧的读者群素质真高。好把,其实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:)

关于Mac技巧这个名字,多次被朋友们善意吐槽,土、小众,这些咱都认了,谁让当年做这个频道时没想清楚呢,咱也没想到一个非知名、非互联网公司、非创业者的技术人写的东西,到现在会积累了近2万的读者。想改名又不让,所以就随他去吧,小众一点,挺好。

吐槽『挂羊头卖狗肉』的新读者,建议你们看看第一季的文章,里面包含了大量的Mac使用Tips,这些东西不能反复推送,有心学习的,回复m即可。

关于技术成长,我想先讲个小故事。

村里有一个傻子,他的古董手表不走了,拆开手表一看,发现里面有一只死蟑螂,傻子恍然大悟,『怪不得手表不走了,原来管事的家伙完蛋了』。

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故事是怎么想的,我的想法是,永远不要简单的割裂的看问题,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,真实的情况是,我们只触摸了表象。

落到技术成长这个话题上,那就是技术人员在成长的过程中,关于技术和管理(或其他非技术技能),永远没有非正即负、非黑即白。

在计算机发展史上,确实有很多技术天才醉心技术不问世事,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软硬件技术天才史蒂夫·沃兹,他虽然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,在苹果初创的时候几乎以一己之力单枪匹马做出了AppleI和AppleII,对苹果公司的贡献居功至伟,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却非常简单,就是去做一些酷的东西,成为一个伟大的工程师,写出匪夷所思的代码,并且跟每个人都成为朋友。

这样的人是不需要去演讲、去管理、去销售、去协调资源的,让他好好做技术就好了。

世上能达到这种级别的技术天才凤毛麟角,我们是这样的或接近这样的技术天才吗?

如果回答是肯定的,下面的内容就不用看了。如果是否定的,可以接着读读。

先谈谈选择 大部分人进入IT行业是因为喜欢技术,还有一部分可能觉得程序员起点工资好一些,无论如何,进入技术领域之后,只要用心用功,大部分人会得心应手,在自己的岗位游刃有余。这时候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,都会有更多的责任找过来,你不再是搞定自己的任务就可以了,你需要去协调、交流、传播、聚合。每个人在这个阶段都是不适应的痛苦的,有些人挺挺就过去了,进入另一个更大的空间,有些人以不喜欢做繁琐的事务工作为由,继续回到原来的领域深入研究。

这两种选择,无所谓对错,但是有一点我想强调的是,不要轻易为自己设限,人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,作为程序员,无论是哪种选择,都需要在专业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综合技能,总是躺在技术舒适区是容易的,比如你是一个IBM 大型机的开发人员,你可以在最后一台大型机陈列在博物馆之前不去看任何其他技术。但是一旦这一天来临,你要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。

另外,作为技术人员,多读一些人文类的书籍,好处多多不费电!

再谈谈领导。 首先我想说的是,如果大家看到领导和管理这些字眼,想到的仅仅是发号施令和挣更多的钱,那么就很难做好事情,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,不急,大家慢慢体会。

技术领导在成为领导之前,一般是某个领域的技术明星,在成为领导之后,遇到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接触和研究最新的技术,你会很尴尬的发现,有些技术问题你不得不向你的下属请教,这种成长的痛苦是非常折磨人的。

我个人就经历过类似的痛苦,不过现在我已经能够非常坦然的向团队成员请教问题了,因为技术领导需要的是敏锐的技术嗅觉和前瞻性,规划能力,解决问题的能力,组织协调的能力等等,而不是去掌握团队使用的所有技术。

而且,还需要注意的是,一个团队中除了有任命的领导,还有更多未任命的领导,他们往往充满活力,善于提出各种奇思妙想,自发带领团队以更有效率更优雅的方式工作,这样的潜在领导尤其值得关注,他们的发展空间可能更为广阔。

最后说说白衣飘飘的年代 当有一天你终成一代大师,白衣飘飘风尘仆仆,知行合一物我两忘,那时你追求的是如何找到终极答案,而不是要这个答案一定是自己回答的,因为大师有足够的自信去驾驭那些人和物,最终形成可用的资源。

性格决定命运,选择决定领域。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大师,这个人不是我,但我希望是你。

今天推荐两本电子杂志:

1、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,英文版国家地理杂志,我从去年开始在amazon.com上订阅这本杂志,每月2美金,可以自动推送到Kindle上阅读,也可以在iOS上的Kindle App上浏览,支持图文版本和文字版本,图文并茂,非常好看。

2、National Geographic 华夏地理(iPad版),这是一个中文版本的国家地理杂志,热爱旅游、摄影、科技、文化、地理、历史和自然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,目前第二期限时免费中,做的非常用心。在iPad的app store 搜索“华夏地理杂志”就可以找到这本杂志App。